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Scratch那么多代码块,第一节课挑哪些个教给学生?

2021-03-10 13:58:02  阅读:225  来源: 互联网

标签:效果 角色 Scratch 代码 第一节 学生 教给


Scratch的代码很多,都已经分门别类,放在积木工具箱里了。

 

对完全没有基础的学生,第一次课除了告诉他们编程很有用,Scratch很强大,别人做的作品很精彩之外,应当选用教哪个或哪几个代码块,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呢?

对不连接硬件的Scratch编程来说,控制舞台上的角色所能做的事情也就基本只涉及角色的位置、外观的变化,以及发出声音


运动?

 

虽说“运动”代码组放到了第一位,但是论最简单最适合,“运动”里的代码块却算不上。

为什么这么说?

让角色动一下,效果确实明显。

 

但我们仔细看看,能让角色动的代码块,除了“移动……步”“移到(随机位置/鼠标指针)”,其他的要么涉及方向,要么涉及坐标,哪一个都不是那么容易就说明白的。

“移动……步”,如果不配合改变方向的代码块,很难让角色在舞台上做出什么事情。

 

如果需要改变方向,那么势必又得提一下几个方向的问题。

并且,代码里需要填一个数字,“多少步?”

曹老师注意到,在某机构的设计中,将角色要走的路设计成格子图,角色需要一下走比如说60步,因此需要修改这里的数字为60。

 

 

且不说让学生都修改一个数字难还是不难,这对电脑经验不同的孩子是不同的。

 

只说为什么要修改这个数字,你怎么解释清楚这个数字要修改成60?

这个就很困难了。

 

不直观,不如一运行就只走1步这样直观。

而“移到随机位置”,运行后就是角色在舞台区域到处出现的效果,未免有点太凑合。

移到鼠标指针”,不配合“重复执行”,根本不可能有想要的效果。

还有一个考虑,如果要用运动类代码块,势必需要老师事先写上“位置重置”的代码。

不然一个角色每次在小绿旗点击时,开始的位置都不一样。

也有可能点击几次小绿旗后,角色一开始就在舞台边缘挣扎了。


声音?

 

那么,“声音”代码组“播放声音”够简单了吧?

播放声音”为什么不是第一选择呢?

有好几个原因。

首先,通过人是视觉的动物,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更具优势

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明暗、动静,至少有80%的信息经视觉获得。

在这方面,听觉远远不如视觉。

其次,如果仅在程序运行中出现声音效果,不利于孩子对Scratch舞台区建立印象。

这跟第一点是有区别的。强调的是第一节课对Scratch操作界面的感官体验。

再一方面,由于是第一节课,老师对学生的情况还没有掌握。

学生可能之前就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学生在他自己的电脑上编程,声卡配置往往容易出问题。

如果学生不会控制音量大小,或者他的电脑根本就没有自带的音箱,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学生这节课就根本体会不到程序实现的效果了。

最后一方面,如果是线下班课使用,采用主打声音的程序实现,又可能会让整个课堂陷入此起彼伏的嘈杂声中。


外观!

 

那现在只剩下“外观”可以用了。

用“造型”好就好在,所有非位置的视觉变化,都可以在第一节课,用“造型”解决,而不需要使用“大小”“颜色”类的代码。

只需要在“造型”选项卡中准备几张不同的角色图片就可以了。

造型的变化比较适合讲述故事。什么丑小鸭变天鹅,白雪公主变怪物……

并且只需要与“当角色点击时”配合,就能非常直接地操作这个角色了。

这样是不是就能体验第一人称的操作感了?

“外观”里的“显示”和“隐藏”也可以营造奇幻的魔法世界。

加上“说……”的代码也可以,不过最好不要让学生第一节课就打很多字。

但外观的变化,“等待1秒”是少不了的,否则没了效果。不过好在这个“等待1秒”基本没有理解难度。

有了造型垫底,再绚丽的效果也通过造型展现,那么事情就好办多了!

接下来就是如何配合剧本,讲好故事了。

 


结语

 

当然,这些影响选择的因素又不是绝对的。

上面的分析适用于用“白手起家”的方式书写程序的设计策略,即向学生呈现一张白纸,所有效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代码得到。

如果不是这种方式,而是用“搭脚手架”的方式书写程序,那又可以有不同代码块选择了。(PS:教育心理学理论中的“脚手架”,是临时用于辅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东西,达成一定目标后再慢慢撤去“脚手架”。)

尽管如此,选用时分析的原则却是通用的。

如果用图表来表示,那应该是这样:


以上分析过程,不自觉采用了ASSURE教学设计模式(Heinich、Molenda、Russell与Smaldino于2002提出),即:

A:分析学习者(Analyze learners)

S:确立学习目标(State objectives)

S:选择方法、媒体与材料(Select instructional methods, media, and materials)

U:使用媒体与材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

R:激发学习者参与(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

E:评价与修正(Evaluate and revise)

老师们如果有更好的建议,请不吝留言交流。

 

 

 

 

 

 

 

与非学堂(codingclassonline)

一个专注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探讨少儿编程的教与学,交流技巧、分享资源的公众号。

--------------------------------------

进入公众号菜单,更多精彩……

标签:效果,角色,Scratch,代码,第一节,学生,教给
来源: https://blog.csdn.net/cg1985cg/article/details/114633500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