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基于移动技术的城市道路资产点检系统研究

2019-05-30 09:53:54  阅读:200  来源: 互联网

标签:基于 资产 城市道路 系统 用户 道路 点检 功能 数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yg1]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的“Austmads”路面管理系统就被命名为“道路资产管理系统”,首次出现了“资产管理”一词。至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运输部门将其任务由州际公路扩建转移到对全美价值约1万亿的路桥资产进行管理。此时,公众对设施性能要求愈高,竞争性财政预算要求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公众对政府履责期望的提升等因素促进了“资产管理”概念的形成。1998年,美国联邦公路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 FHWA) 专门成立资产管理办公室对全美公路基础设施资产进行管理。次年,发布了资产管理初级读本系统阐述了资产管理的概念、原则和构成。同时,美国各州公路与运输工作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 AASHTO)、美国公众工作协会、美国马里兰州研究机构团、美国纽约交通部门、美国剑桥系统与优化公司, Mohammad AHassanain 和Nasir 等一些学者,以及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芬兰、瑞士等国家和欧洲合作与发展工作组等机构都对资产管理展开了研究。[1]

   中国道路资产管理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时期。随着我国的开放,道路资产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但是,由于中国道路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它仍处于道路资产管理发展的初期。与国外成熟运营经验相比,仍存在许多问题。在这短短的发展时期,它反映了许多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不仅涉及道路资产管理企业,而且涉及整个过程。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国家的相应政策。虽然道路维护和管理不是公路部门的新工作,但无论是公路部门还是研究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科学的道路管理系统都是一项比利弊更多的工作。国内道路资产检查制度尚不成熟,国际上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多数道路都是低等级的。路面管理主要基于经验。计算机在这些领域的应用还不成熟,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研究和建立一个涉及道路工程,计算机应用和管理科学的道路管理系统。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发展城市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然选择。加快城市建设,必定会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对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市政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环境、交通设施和大量城市建设项目的投资,加大道路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前途,可以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道路资源的有效运行和管理,可以促进资源的升值,带动周边城镇的繁荣,发展地方产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资源优化配置。这个时候对道路资产的有效管理的益处就显而易见了。如果说道路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那么城市道路就可比作连接命脉的枢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道路公交、私人汽车井喷式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城市交通便捷化,另一方面也给城市交通设施成本带来了大幅度的增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工程管理为适应新形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课题。近年来,借助移动互联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应运而生,恰到时机也给这些课题和挑战带来应对解决的契机。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为企业提供一套基于移动技术的道路资产管理系统,使企业摆脱掉纸笔管理以及半信息化的管理,提高道路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并降低物资企业在进行资产管理时所需要的时间、经济以及人力成本。目前智能手机的高速处理器、高清相机以及高速无线数据通信能力等成熟的技术完全可以使资产管理达到移动化、高速化以及远程化,从而大大节省了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人力物力,使得传统的资产管理领域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国有公路交通资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公路交通资产管理有助于清楚的点检道路交通资产,降低公路交通资产的设施的养护程度,确保公路交通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提高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交通市场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修复能力。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公路运输机制是同行竞争的主要手段。由于市场上有大量的运输经营者,形成了更加激烈的竞争机制。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国家对道路干预的不断减少,运输企业面临市场竞争。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运输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改变现有资产。例如,如果一些老化的道路没有及时修复,不仅不能满足客户在运输时的需要,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维护成本和较差的安全性。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通过更新和维护现有资产和设备,有利于实现资产的保护,增加运输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道路资产可以为企业和国家带来经济利益,越来越重要的道路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更持续和可观的经济资金流入。因此,研究道路资产是很有必要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案

         本课题的名称是基于移动技术的城市道路资产点检系统研究。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全景信息、资产检点、数据同步、系统配置、维修处置、问题上报、巡检待办等功能,其中全景信息包括路段选择、路况、全景、网格、服务以及扩大缩小,资产检点包括资产入库、资产列表、附近资产以及NB列表。所有界面的页面设计符合GUI界面设计规范。

其中实现展示用户所选位置的全景信息,需要涉及到几个方面的知识:封装来自HttpClient的网络请求,获取并进行解析得到的JSON数据,封装经过解析JSON数据。展示全景只需要获取外景的经纬度即可,然后通过引入相应的地图API即可根据返回的数据进行全景展示。关键点就是如何去获得用户点击的地点的经度和纬度,本系统通过使用百度地图开放平台提供的接口,百度地图API传输经纬度即可获取该接口返回的JSON数据,开发者只需要去解析这些JSON数据,就可以根据解析完的数据生成全景图。地图上可以根据API进行展示路况。(关键代码详见附录1)对于需要进行信息录入的模块,比如资产录入,用户选择资产类别;GPS坐标根据用户授权获取,可以获取用户当前所在的位置;数量以及里程需要用户手动填写;尺寸、位置、材质等信息是根据Ajax技术从数据库取出数据并展示在页面上。拍照功能需要获得用户授权本机的拍照权限,最后将表单数据封装传给后台并且存入数据库。对于数据同步功能,选择需要同步数据的类型,点击“同步”,可完成对数据的同步。这里考虑的是本地数据不会被其它用户修改的情况,类似于微信,离线任务都是自己要发出的消息,不会和网络数据产生冲突 。对于多个离线用户,同时修改同一份数据的情况,不适合使用此方案,大多时候也不允许离线使用。查询数据是在有网的情况下,从网络下载数据。以网络作为最新版本的情形:清空本地数据,将网络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以本地作为最新版本的情形:本地不存在主键则插入到数据库,本地存在则跳过。对于实时性不高的数据,也可以放在后台定期查询。新增,修改,删除功能只适合以本地作为最新版本,否则会造成数据同步混乱。

本文所提出的城市道路资产点检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道路资产的点检过程进行数字化,为企业提供了道路资产点检的便捷方式。解决了实地进行道路点检的开销大、灵活性差、用户成本高等问题,对于道路资产企业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四节 论文组织结构

    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章节组成。

  • 绪论

本章介绍了本道路资产点检系统的研究背景以及目的,介绍了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然后阐述了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关键内容以及具体的解决方案。

  • 系统分析

本章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系统业务分析、系统可行性分析、系统安全性分析。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开发前必要的分析。

  • 系统设计

本章节主要对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的功能模块关键技术研究进行了阐述。给出系统各模块的流程图,阐述模块的功能以及数据库模块的设计。

  • 系统实现

本章节主要对本道路资产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实现进行叙述,功能模块包括全景信息、资产检点、数据同步、系统配置、维修处置、问题上报、巡检待办模块。

  • 系统测试

本章节设计了本道路资产系统的测试用例,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功能性的测试,并对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记录。

  • 总结

本章节主要对本道路资产系统进行了整体的总结,分析了如何解决道路资产点检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论文的每个章节中,都会留出一节作为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分析

本章主要描述基于移动技术的城市道路资产点检系统的需求分析、非需求分析、业务分析、可行性分析、安全性分析等,对资产管理系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第一节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为企业,提供一组道路资产管理系统,这样企业才能摆脱纸和笔管理的现状以及实现半信息化的管理,提高道路企业资产的管理的效率,降低企业资产管理所需的时间、经济和人力成本。

本系统有全景信息、资产检点、数据同步、系统配置、维修处置、问题上报、巡检待办等功能,其中全景信息包括路段选择、路况、全景、网格、服务以及扩大缩小,资产检点包括资产入库、资产列表、附近资产以及NB列表。所有界面的页面设计符合GUI界面设计规范。

1.需求描述:

全景信息功能需求

用户可以在主页面找到“全景信息”功能。全景信息页面需要包括段选择、路况、全景、网格、服务以及扩大缩小功能。对于“道路选择”功能,用户在进行操作时,系统应该提示用户进行道路的选择,用户选择后即可以查看对应的道路情况。在“路况”的功能页面,系统应该显示当前地图中的路段的交通情况,行车通常使用绿色路况表示,行车缓慢使用黄色路况表示,道路拥堵使用红色路况表示。在“全景视图”页面,系统应当显示当前坐标处的全景视图。用户可以对全景视图上的方向箭头进行前进以及后退操作,在屏幕左右拖动用户应该可以进行方向的选择。在“网格”界面,系统应当给出提示,提供路段、街道两种选择,用户对“路段”按钮进行操作后,系统则可以显示当前路段网格;用户对“街道”功能操作后,系统应当可以显示当前街道网格。在“服务”页面,系统提示用户需要选择的服务,应当有投诉列表、预警列表、资产类别以及今日任务四种服务。对于投诉列表功能,用户应当可以进行相关投诉列表的查看;对于预警列表功能,用户应当可以查看相关预警列表;对于资产类别功能,用户应当可以查看对应资产类别;对于今日任务功能,用户应当可以查看今日任务。

扩大缩小功能:用户对扩大功能的“+”操作应该可以进行当前视图的扩大,用户对缩小功能的“-”的操作应该可以进行当前视图的缩小。

资产检点功能需求

用户应当可以在主页找到“资产检点”按钮,操作后可以进入“资产检点”页面。资产检点界面应该有和“全景视图”中相同的“路况”、“全景”、“扩大”、“缩小”功能,使用方法一样。资产检点包括资产入库、资产列表、附近资产以及NB列表功能。

对于“资产入库”功能,用户应当可以此页面进行录入资产类型、GPS坐标、里程、数量、尺寸、位置、材质、资产备注、拍照上传等功能的操作。用户可以在“资产类别”功能栏处自行选择资产类别;GPS坐标在每次进行资产录入的时候系统应该自动更新;如果该区域的资产人员无法进入,用户可以点击“GPS坐标”功能栏,即可进入“GPS定位界面”进行坐标的定位,在“GPS定位”界面中,根据实际情况,长按住红色图标可以人工拖动自动坐标点进行坐标的微调整,在坐标点位置选择完成后,用户需要确定保存坐标方可保存成功;用户需要手动输入里程;用户需要手动输入资产数量;用户需要手动输入资产尺寸;用户需要手动选择资产所处的位置;用户需要手动选择资产的材质;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资产备注”根据需要填写对该资产的备注;用户需要使用拍摄功能进行道路资产对应的照片拍摄并上传,照片需要拍摄清楚且和资产相关;用户点击“入库”录入操作到此完成。

用户对“资产列表”功能进行操作,可以在此查看录入资产信息及其详情,也可在此对录入资产信息进行删除。

用户对“附近资产”功能进行操作,用户应当在此输入距离方可查看附近资产。

用户对“NB列表”功能进行操作,可以查看NB信息,包括NB编码以及NB类别。数据同步功能需求

用户在主页对“数据同步”的按钮进行操作后方可进入数据同步页面,在数据同步页面,用户可以选择需要哪些东西需要进行同步,选择“同步”,即可完成对数据的同步。数据同步包括资产数据、任务数据、预警数据的同步

系统配置功能需求

对于 “系统配置”功能,用户应当可以在此选择自动同步数据以及全景默认网格或者默认街道的设置。

维修处置功能需求

对于“维修处置”功能,用户应当可以在此查看自己的工单以及其详细维修内容,在此处需提供筛选功能。

问题上报功能需求

对于“问题上报”功能,用户在该页面应当可以通过点击地图进行选择路段,对选择的路段可以进行详细问题信息的添加,用户应当可以手动选择问题的类型。

巡检待办

对于“巡检待办”功能,用户应当可以在该页面查看巡检计划。

2. 本系统的系统流程图如下:

 

图2.1 系统总流程图

3. 基于移动技术的城市道路资产点检系统的用例总图如下:

[yg1] 

 

 

 

 

 

 

 

 

 

 

 

 

 

图2.2 系统总用例图

    4. 各用例详细用例规约

(1)简要说明

    本用例允许用户登录进系统进行各个功能的使用。本用例的Actor是普通用户。

(2)事件流

①基本流—使用全景信息功能

    系统检索用户所选位置;系统准备并显示对应地段全景信息;用户使用完该功能,选择“退出”。

    备选流--如果在基本流中,系统出现异常,将会给出提示信息“系统异常”。用户确认这条信息后,用例终止。

    前置条件--在本总用例开始之前,用户需要登录到系统,进入全景信息功能。

 

②基本流—使用资产检点功能

    系统检索用户所选位置;进入资产添加页面,系统准备并显示对应资产所需要填写的所有信息框;用户使用完该功能,选择“保存并退出”。

备选流--如果在基本流中,系统出现异常,将会给出提示信息“系统异常”。用户确认这条信息后,用例终止。

前置条件--在本总用例开始之前,用户需要登录到系统,进入资产检点功能。

 

③基本流—使用数据同步功能

    系统检索用户所择的同步功能,进行对应的数据同步。

备选流--如果在基本流中,系统出现异常,将会给出提示信息“系统异常”。用户确认这条信息后,用例终止。

前置条件--在本总用例开始之前,用户需要登录到系统,进入数据同步功能。

 

 

④基本流—使用系统配置功能

    系统检索用户所选的配置信息,进行对应的系统配置。

备选流--如果在基本流中,系统出现异常,将会给出提示信息“系统异常”。用户确认这条信息后,用例终止。

前置条件--在本总用例开始之前,用户需要登录到系统,进入系统配置功能。

 

⑤基本流—使用维修处置功能

    系统检索用户的所选资产信息,用户填写问题信息并提交后系统进行保存。

备选流--如果在基本流中,系统出现异常,将会给出提示信息“系统异常”。用户确认这条信息后,用例终止。

前置条件--在本总用例开始之前,用户需要登录到系统,进入维修处置功能。

 

⑥基本流—使用问题上报功能

    系统检索用户选择的路段以及资产;系统将用户填写的问题保存并上报;用户使用完该功能,选择“退出”。

备选流--如果在基本流中,系统出现异常,将会给出提示信息“系统异常”。用户确认这条信息后,用例终止。

前置条件--在本总用例开始之前,用户需要登录到系统,进入问题上报功能。

 

⑦基本流—使用巡检待办功能

    系统检索用户所选工单信息,系统跳转并进行展示。

备选流--如果在基本流中,系统出现异常,将会给出提示信息“系统异常”。用户确认这条信息后,用例终止。

前置条件--在本总用例开始之前,用户需要登录到系统,进入巡检待办功能。

 

(3)后置条件

    没有和本用例有关的后置条件。

 

 

第二节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1. 安全性需求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使用本系统以及修改本系统的信息,在数据库要对一些不能暴露的信息进行加密,防止数据的非法泄露;用户所使用的信息必须是完整性的信息,以保证系统的完整性;系统需要有一定的容错以及备份机制,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本城市道路资产点检系统在注册、登录时需要做到对用户的登录信息进行加密,防止SQL注入等缺陷的出现。

  1. 可维护性需求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代码编写的时候,肯定会出现代码需要不断修改的情况,代码修改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修正错误以及满足新需求。可能这样的操作能够使得软件的功能不断增强,但是不断的代码修改势必会增加软件基础架构的脆弱性,降低代码的质量。、。因此各模块之间就需要达到高内聚、低耦合的目标。开发人员编写的代码应当有较高的可读性,代码需要有清晰明了的注释,系统代码的文件命名需要遵循驼峰命名规则;当用户对系统进行操作时,系统应该给出友好的提示信息。

  1. 可重用性需求

开发人员编写的代码应该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和较高的代码可重用性。允许 一个具有同样接口的新的类代替旧的类,是对抽象接口的复用。客户端依赖于一个抽象的接口,而不是一个具体的实现类,使得这个具体类可以被另一个具体类所取代,而不影响到客户端。,每一个模块都相对于其他模块独立存在,并只保持与其他模块的尽可能少的通信。这样一来,在其中某一个模块发生代码修改的时候,这个修改的压力不会传递到其他的模块。

  1. 易使用性需求

良好的易用性需求就是让目标使用者感受到该操作界面的有效性(有达到目的)以及效率(使用时所需的工夫或时间)开发出的系统应该对用户有友好性,在用户操作时给出友好的提示信息,使得用户操作简单。在本城市道路资产点检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用户需求,更要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可操作性。

 

第三节 系统可行性分析以及安全性分析

         国内还没有成熟完善的道路资产检点系统,传统的道路资产检点系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人工干预性强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势必会对道路资产的管理产生越来越多不可知的困难。因此本道路点检系统应运而生。

本系统采用dagger2(Android和Java的依赖注入框架)开源框架进行开发,该技术在Github上已经逐渐成熟,有很多技术方面的前辈在该开源网站上都有小型项目可供借鉴,因此很容易使用该开源开发框架进行系统的开发。数据解析采用Gson进行数据解析,Gson是Google提供的用来建立JSON数据和Java对象之间进行映射的Java类库,使用时只需要引入在xml文件中引入Google的依赖即可,该类库可以将一个JSON字符转成一个Java对象,或者将一个Java对象转化为JSON字符串,Gson有高校快速、代码编写量少、面向对象设计、便于数据传递和解析的特点。系统在需要保存页面的数据作为预加载项时,采用ActiveAndroid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对于ActiveAndroid的使用需要自行配置依赖,并在Java代码中建立与数据库表一一对应的实体映射类,这样就可以调用ActiveAndroid的封装好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本系统解决的是当下的道路资产管理问题,能够降低在道路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等成本问题。能够最快的解决道路资产的问题,实现问题责任到人制,可以对每一道路的资产以及责任人一目了然。实现的技术均是当下的开源框架,实验系统的关键技术也已有前人实现,综上所述,本系统具有技术可行性。

系统安全性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可能破坏系统运行的潜在风险因素。 因此,在系统设计时有必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运用工程逻辑等相关方法对相关因素和危险因果关系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yg2] 本系统对于用户登录时的密码、以及会话都进行了加密,因此本系统具有安全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系统业务分析、系统可行性分析、系统安全性分析。给出了系统的总用例图以及总流程图,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标签:基于,资产,城市道路,系统,用户,道路,点检,功能,数据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33545737/article/details/90691132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