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计网复试

2022-03-26 15:03:04  阅读:210  来源: 互联网

标签:复试 网络层 计网 信道 IP地址 传输层 数据 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互联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对等实体之间才有协议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对等实体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成为网络协议。
物联网淑慧试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5层参考模型: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应用层:报文
传输层:报文段
网络层:ip数据包,分组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流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台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
信道:一般表示向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般包括一条发送信息的信道和一条接受信息的信道。
码元: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表示一位k进制数字,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是数字通信中数字信号的计量单位。
波特:1波特数字通信系统每秒传输一个码元

奈氏准则: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若传输速率超过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问题,(接收端收到的信号的波形之间失去了码元之间的清晰界限。)使得接收端不能正确识别码元;信道的频带越宽,使能够通过的信号的高频分量越多,就可以使用更高的速率进行码元的传输。

香农定理: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越高;对于一定的传输带宽和信噪比,信息传输速率是有上限的;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能找到某种方法实现无差错的传输;香农定理给出的是极限传输速率,实际信道能达到的传输速率要比它低不少。(给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无差错的数据传输速率)。

中继器:物理层。适用于完全相同的两类网络的互连,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数据信号的重新发送或转发(对信号的整形再生),来扩大网络传输距离。
集线器:相当于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没有智能处理能力,对它来说,数据只是电流而已,只是简单的将电流传送到其他端口,接不接收数据,就不管了。

数据链路层:把实现通信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层要解决的问题:帧定界问题(确定帧的界限)、透明传输问题(不论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能够实现在链路上的传送;字符填充法)、差错控制问题(检错编码(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纠错编码(海明码))
流量控制的方法:停止等待协议(每发送完一个帧就停止发送,在收到确认以后在发送下一个帧)、滑动窗口协议


---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用来决定广播信道中信道分配的协议属于数据链路层的一个子层,成为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静态划分信道: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分时、分频、分码)
动态划分信道:随机划分介质访问控制(会发生冲突)、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令牌环网)
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通过分时、分码、分频等方法将原来的一条广播信道转化为点对点信道。
随机划分介质访问控制(争用型协议):与信道划分机制的不同:信道划分的话,节点之间的通信会共享时间或空间,随机访问控制既不共享时间,也不共享空间。同样的也是一种将广播信道转换为点对点信道的一种方式。
---


CSMA\CD: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发、随机重发
csma\ca(适用于无线局域网):csma cd无法做到全面检测碰撞、隐蔽站问题(a,b都在c的覆盖范围内,但a,b彼此听不到对方,都想c发送数据产生冲突) 思想:发送数据时先广播告知其他节点,让其他节点在某段时间内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出现碰撞。
csmaca与csmacd不同点:传输介质不同(cd总线式以太网、cd无线局域网)、载波检测方式不同、cd检测冲突 ca避免冲突
相同点:在接入信道以前,二者都要进行监听,空闲以后再进行接入。

网桥:数据链路层。可以互联两个物理层和链路层不同的网段。相当于一个聪明的中继器,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帧进行转发和过滤,并不向所有接口转发帧;根据MAC分区块,可以隔离冲突。连接多个网段。(过滤通信量,增大通信量;扩大了物理范围;提高了可靠性;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网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网段:一般指一个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同一物理层设备能够直接通讯的那一部分。
交换机:数据链路层。本质上说,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

网络层: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对端的数据传送服务。通俗点说就是添加源IP和目标IP地址。
(功能:路由选择与路由转发、异构网络互联、拥塞控制)

数据交换方式: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
子网划分的基本思路:
子网划分纯属于一个单位内部的事情。但对外仍然表现为没有划分子网的网络。
从主机号借用若干比特作为子网号,主机号就少了相同的比特。
从其他网络发送给本单位某台主机的ip数据报。仍然是根据网络号找到单位网络上的路由器,路由器再找到目的子网。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流程:√

ICMP协议:为了提高IP数据报成功交付的机会,在网络层使用ICMP协议来让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异常情况。
IP协议:属于网络层协议,提供两个基本功能:寻址(路由功能)和分段(对数据报的大小进行重新组装,适应不同网络对报大小的要求)
DCHP协议:动态获取IP地址。
NAT:网络地址转换。使用此技术可以在专用网络内部使用专用IP地址,而仅在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使用全球IP地址。
路由选择协议:为路由器提供他们建立网状网络最佳路径所需要的相互共享的路由信息。


IP数据报中的首部校验和并不检验数据报中的数据:
优点:减少IP数据报的处理复杂度,把检验的任务交给了上层协议,增加了上层协议的复杂性,提高了数据报的处理速度。
缺点:IP数据报对传输的数据不做检验,许多主机并不检查投递给他们的分组是否要投递给他们,引起重复和多余。
IPV6:从根本上解决地址耗尽问题。


IPV6与IPV4区别:
地址空间更大。地址从32位扩大到128位。
路由表更小。IPV6地址一分配就遵循聚类原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使用一条记录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少了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转发数据报的速度。
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是对DHCP协议的改进和扩展。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IPV6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
增强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

IPV4与IPV6互通:双栈协议(在一台设备上同时使用IPV4协议栈和IPV6协议栈)、隧道技术(将整个IPV6数据报封装到IPV4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使得IPV6数据报可以在IPV4网络的隧道中传输)
IPV6数据报的目的地址:单播(传统的点对点)、多播(一对多)、任播(一对多中的一个通信)

路由器:网络层。可以互联两个不同网络层协议的网段。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任务是转发和分组。理解数据中的IP地址。如果接受到一个数据包,就检查其中的IP地址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转发。

传输层:为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使用网络层的服务。
传输层的功能:传输层提供进程和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网络层提供主机之间的逻辑通信)、复用和分用(复用:应用层所有的应用进程都可以通过传输层再传输到网络层 分用:传输层从网络层收到数据后交付指明的应用进程)、传输层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传输层的协议:TCP(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可靠,面向连接,时延大,适用于大文件))、UDP(无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不可靠,无连接,时延小,适用于小文件))
TCP连接管理:(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
连接建立:客户机发送一个SYN消息,服务器使用SYN+ACK应答表示接收到了这个信息,最后客户机再以ACK消息回应。
连接释放: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段,停止发送数据,主动关闭TCP连接;服务器端会发送一个确认报文段,就发出连接释放报文段,客户到服务器的连接就释放了-半关闭状态;服务器端发完数据,再发送一个连接释放报文段,主动关闭TCP连接;客户端会送一个确认报文段,等到时间等待计时器设计的2MSL后,连接彻底关闭。
TCP可靠传输:(可靠:保证接收方从缓存区读出的字节流与发送方发出的字节流是完全一样的)
TCP流量控制:
(消除发送方发送速率太快使得接收方缓存区溢出的可能性,因此流量控制可以说是一个速度匹配服务。(匹配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与接收方的读取速率))
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与网络层的流量控制的区别:数据链路层定义的是两个中间节点的流量控制,传输层定义的是端到端用户之间的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的滑动窗口的大小不能动态变化,而传输层的可以动态变化。
TCP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汇入网络,保证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链路不致过载。(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拥塞控制与流量控制的区别:拥塞控制是一个全局性的过程,涉及所有的主机、路由器,以及与降低网络传输性能的所有因素。相反,流量控制往往是指点对点的通信量的控制,是个端对端的问题,他所要做的是抑制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以便使接收端来得及接收。


应用层:功能: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电子邮件,虚拟终端,查询服务和远程作业登录(重要协议:FTP、HTTP、DNS)
网络应用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P2P模型
域名解析过程:递归查询、递归和迭代相结合的查询(见onenote)
文件传送协议FTP
HTTP协议具体过程:
1.浏览器分析url
2.浏览器向DNS请求解析IP地址
3.DNS解析出IP地址
4.浏览器与服务器建立TCP连接
5.浏览器发出HTTP请求,请求网站首页
6.服务器通过http响应把首页文件发送给浏览器
7.释放TCP连接
8.浏览器显示
涉及到的协议:
应用层(http、dns、tcp)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icmp、arp)
应用层:客户端浏览器通过DNS解析到网址的IP地址,通过这个IP地址找到客户端到服务器的路径。客户端浏览器发起一个HTTP会话到IP地址,然后通过TCP进行封装数据包,输入到网络层。
HTTP请求与响应
传输层:把HTTP会话请求分成报文段,添加源和目的端口,如服务器使用80端口监听客户端的请求,客户端由系统随机选择一个端口如5000,与服务器进行交换,服务器把相应的请求返回给客户端的5000端口。然后使用网络层的IP地址查找目的端。
网络层:网络层不关心应用层或者传输层的东西,主要做的是通过查找路由表确定如何到达服务器,期间可能经过多个路由器,这些都是由路由器来完成的工作,通过查找路由表决定通过那个路径到达服务器。
链路层:数据包通过链路层发送到路由器,通过ARP协议查找给定IP地址的MAC地址,然后发送ARP请求查找目的地址,如果得到回应后就可以使用ARP的请求应答交换的IP数据包现在就可以传输了,然后发送IP数据包到达服务器的地址。


补充:
网络分类:1.作用范围(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互联网)2.拓扑结构(星型网络、网状网络、总线网络、令牌环网络、树形网络)
传送介质:网络传输介质是指网络中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
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优点:传输数据的时延小、实时性强、不存在失序问题(顺序传送)缺点:连接建立时间长、信道利用率低、不宜进行差错控制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将一个长报文段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逐个的发送出去。 优点: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简化了存储管理、减少了出错率和重发数据量 缺点:传输时延小但存在存储转发时延、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会出现失序、丢失等问题,要对分组按编号进行排序等工作;若采用虚电路服务,无失序但有呼叫建立、数据传输、虚电路释放三个过程。
子网掩码的作用: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点对点通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这三者作为面向网络通信的低三层,为网络中的主机提供点对点通信服务,只提供一台机器到另一台机器的通信,不涉及到程序和进程的概念。点对点通信并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端对端通信:建立在点对点通信的基础上,完成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
计算机网络进行分层的优点:
1.各层次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该层通过层间的接口所提供的服务。整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下降了。也就是说上一层的工作如何进行并不影响下一层的工作,在进行每一层的工作设计的时候只需要保证接口不变就可以随意调整层内的工作方式。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层均不受影响。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只需要考虑这一层单独的问题即可。
3.结构上可以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层次化的划分有效避免了木桶效应,不会因为某一方面的技术不完善而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系统已经被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子系统。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因为每一层的功能及其所提供的服务都已经有了明确的说明。

标签:复试,网络层,计网,信道,IP地址,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eiweixiaoliu/p/16058798.html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