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具有DPP-4抑制活性的新型氨甲基联苯衍生物

2021-05-28 17:02:49  阅读:227  来源: 互联网

标签:喹啉 DPP 二氯 甲基 联苯 化合物 B1 B10


具有DPP-4抑制活性的新型氨甲基联苯衍生物
摘要:本文以联苯化合物A7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2-(2,4-二氯苯基)-3-氨甲基-4-取代-6-取代喹啉衍生物(B1~B10),并测定其对DPP-4的抑制率和IC50值。目标化合物通过引入的氮原子和芳香环可增强与酶Arg125和Tyr547残基的作用。其中,B2~B5(IC50=0.080~0.331μmol/L)和B7~B10(IC50=0.104~0.509μmol/L)显示出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西格列汀(IC50=0.035μmol/L)相当。
具有DPP-4抑制活性的新型氨甲基联苯衍生物[4],其中,代表化合物A7(图2)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一定的选择性:对DPP-4、DPP-7和DPP-8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082、2.750和0.560μmol/L。化合物A7与DPP-4酶的结合模式显示(图3,绿色),2,4-二氯苯基与母环成垂直构象占据S1口袋,与其中的酪氨酸(Tyr)、色氨酸(Trp)和缬氨酸(Val)的氨基酸残基发生疏水作用;氨基可与谷氨酸(Glu)205/206和Tyr662形成盐桥或氢键作用;三唑环伸向S2口袋与苯丙氨酸(Phe)357发生π-π叠加作用。

根据DPP-4酶腔体特点,S1和S2口袋之间有一个体积较大的空腔,可容纳多环母核结构(图3)。为进一步增强DPP-4的抑制活性,本文对化合物A7进行如下结构改造:①保留2,4-二氯苯基和氨甲基;②在苯环上引入N原子以增强其与精氨酸(Arg)125的作用,同时骈合一个苯环形成喹啉环,增强其与Tyr547的π-π叠加作用;③母环上引入给电子基团(甲氧基或甲基),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π-π叠加作用;④S2口袋结合基团为芳香环,并通过杂原子与喹啉母环相连。

化合物A7以及本研究设计的喹啉衍生物和DPP-4酶结合模式显示A7母环与喹啉母环几乎平行,2,4-二氯苯基、氨基与酶的结合模式基本一致,并且喹啉环较化合物A7拥有更多位置可进行结构修饰,易于引入与DPP-4酶其他氨基酸残基结合的官能团。

根据上述设计思想,本研究设计合成10个未见报道的B类喹啉衍生物(B1~B10),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如下:①喹啉2-位为2,4-二氯苯基;②3-位为氨甲基;③4-位为S2口袋结合基团——芳香环或芳杂环,并通过杂原子(N、O或S原子)与喹啉母环相连;④6-位为给电基团甲氧基或甲基。B类化合物结构通式如图4所示。为验证所设计化合物的合理性,合成B11~B133个已知喹啉化合物[5],与化合物B1~B10进行比较。

B类化合物是一种多取代喹啉化合物,其合成的关键是喹啉3-位氨甲基和4-位R2基团的引入。本研究以2,4-二氯苯甲酰氯(12)为起始原料,设计以下合成路线(图5)。化合物12与丙二酸二乙酯发生缩合反应得2-(2,4-二氯苯甲酰基)丙二酸二乙酯(13)[6—7],经三氯氧磷氯化得2-[氯(2,4-二氯苯基)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14),与苯胺化合物经取代反应得中间体15a和15b[8]。然后经高温环合制得2-(2,4-二氯苯基)-4-羟基-6-取代喹啉-3-羧酸乙酯(16a和16b),再经氯代亚砜氯代得关键中间体2-(2,4-二氯苯基)-4-氯-6-取代喹啉-3-羧酸乙酯(17a和17b),然后与亲核试剂(1,2,4-三唑、苯硫酚、4-氟苯硫酚、3-甲氧基苯硫酚或苯酚)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2-(2,4-二氯苯基)-4-取代-6-取代喹啉-3-羧酸乙酯(18a~18j),再经酯基还原得2-(2,4-二氯苯基)-3-羟甲基-4-取代-6-取代喹啉(19a~19j)。19a~19j

可与邻苯二甲酰亚胺发生Mitsunobu反应得2-(2,4-二氯苯基)-3-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4-取代-6-取代喹啉(20a~20j);也可先与三溴化磷发生溴代

反应,再与邻苯二甲酰亚胺发生Gabriel反应得缩合产物20a~20j[9—10]。较后20a~20j经氨解制得目标化合物2-(2,4-二氯苯基)-3-氨甲基-4-取代-6-取代喹啉(B1~B10),B11~B13的合成方法与B1~B10相似。

本研究对目标化合物的体外DPP-4抑制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初步研究。DPP-4酶活测定是利用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Gly-Pro-p-nitroanilide)为底物的发色法,以此评价化合物的活性[11—12]。

本研究采用DPP-4DrugDiscoveryKit试剂盒(EnzoLifeSciences公司)对化合物B1~B13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将B1~B13用DMSO溶解,配制

成浓度为10μg/ml的待测液。B1~B10(10μg/ml)初筛抑制率测定结果均大于50%,而化合物B11~B13(10μg/ml)的抑制率均小于50%,进一步证明目标化合物与酶结合模式的正确性。

再测定初筛抑制率测定结果大于50%的化合物(B1~B10)的IC50值。其中阴性对照、阳性对照西格列汀和被测样品均含DPP-4酶(17.3U/L)15μl,阳性对照、阳性空白对照、被测样品和被测样品空白对照均加入目标化合物待测液10μl,再用50mmol/L的Tris-HCl缓冲液将DPP-4酶和被测样品稀释至50μl,然后于37℃保温10min。测其在405nm处的吸收值,然后加入0.2mmol/L的甘氨酰脯氨酸对硝基苯胺50μl反应1h,每隔5min测一次OD值。B1~B10每个样品测6个点(浓度依次为0.1、0.2、0.5、1.0、2.0和4.0μg/ml),每个点取3个平行,较终结果取其平均值,并用软件(ICp)处理并计算其IC50值(表1)。

结果显示,除化合物B1和B6,其余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好的DPP-4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西格列汀(IC50=0.035μmol/L)相当。

由于S2口袋为疏水口袋,选取疏水性较强的苯巯基化合物B2和B3进行DPP-4及其同工酶DPP-7和DPP-8酶选择性的初步探究,实验方法同上。结果显示B2和B3的选择性不及A7和阳性对照药西格列汀(表2)。

根据上述活性测试结果可得出以下初步构效关系:

(1)化合物B1~B10(10μg/ml)抑制率均大于50%,其中化合物B5对DPP-4的IC50与A7相当,提示引入喹啉环,可保持抑制活性;

(2)喹啉4-位苯氧基取代活性优于苯巯基(如:B5优于B2、B3和B4;B10优于B7、B8和B9),可能是由于氧原子半径小于硫原子,苯氧基较苯巯基更适合伸入S2口袋;

(3)1,2,4-三唑与喹啉母环直接相连,DPP-4抑制活性明显降低(如B1和B6),提示分子刚性增强,三唑基不能进入S2口袋;

(4)甲氧基给电能力优于甲基,喹啉6-位为甲氧基取代时,喹啉环的电子云密度升高,有利于增强喹啉母环与Tyr547残基形成的π-π叠加作用(如B1~B5分别优于B6~B10)。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B2~B5和B7~B10均表现出较好的DPP-4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药西格列汀相当,但同工酶选择性初步探究显示,该类化合物对DPP-7和DPP-8酶的选择性不及阳性对照药。下阶段将通过进一步结构修饰提高化合物的选择性以进行深入研究。
wyf 05.28

标签:喹啉,DPP,二氯,甲基,联苯,化合物,B1,B10
来源: https://blog.csdn.net/zhaocaijinbaoya/article/details/117367820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