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怎样成为一个牛逼的测试人员?

2021-05-17 19:34:17  阅读:293  来源: 互联网

标签:体系 成为 知识 测试人员 测试 自动化 bug 怎样


一、什么是牛人应该具备的知识体系?

1.普通人的知识体系是怎样的

查理·芒格曾经用“逆向思维”确定了什么是普通人的知识体系:那就是缺乏纵深、单一化和松散无联系。

先说第一个,缺乏纵深。这点很好理解,你想,一个人知识面再广,至少也应该在某一点上是比较深入的吧。要是你什么都知道一点,但也什么都理解得不够深刻,那你就会发现,很难打通现象和底层规律之间的通道。这样的话,我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就会很弱。

再说第二个,单一化。单一化的知识体系会造成狭隘的视野。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过一个品牌叫无印良品,这家公司在做员工管理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长期做销售的人会认为“产品卖得好,主要是销售的功劳”,而长期做产品研发的人呢,会认为“产品卖得好,主要是是产品质量好,销售不怎么重要”。显然这两种看法都很片面,这就是单一化。

还有第三个,松散无联系。就像任意堆积的衣服一样,不去整理它们。长此以往,不仅增大了你的认知负荷,也容易让你形成松散凌乱的知识体系。

而这3大特点,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知识体系,所以我们是普通的平凡人。

2.牛逼人的知识体系是什么样的?

其实一个好的知识体系符合这样一个特征,宏观上看像是字母 T,而在微观层面看又像字母 Y。

为什么说宏观上看像 T?

实就是说,好的知识体系是在某一专业上纵深,比如在测试领域,纵深就包含功能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测试开发….,一路上升级打怪。但同时具有多学科的广泛视野,这不就像字母 T 吗?大多数人都只使用自己学过的某一个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那他就会试图用这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就像谚语说的,“如果你的手里拿着铁锤,那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像一颗钉子”。这其实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方法,一般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微观层面为什么又像字母 Y?

比如你在做设计,也许你只是使用了设计方面的知识。而 Y 型知识架构就是说,你不能只使用单一知识,还要将其他类型的知识合并进来一起使用。比如,设计加认知科学就是一种很棒的 Y 型知识架构。如果你想设计一张海报,提前考虑受众应该优先获取什么信息?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反应?是不是符合用户的预期?能不能引发他们的好奇?他们能不能无需思考就知道如何行动?想想看,一个设计师如果了解人的认知规律,哪怕只是一些基础原理,设计出的作品都会比不了解的好很多。

所以说,Y 型知识架构强调的就是在微观应用层面,你需要将两种学科以上的知识刻意合并使用。为什么说要“刻意”?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做自己擅长的工作的话,他就会陷入常规套路当中,如果不是刻意,很难加入其它学科知识。

3、总结

好,我们来总结以上的内容:我们借用了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维方法,在分析了什么是“坏的”知识体系后,又基于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又提出了什么是“好的”知识体系。并且指出,想构建的好的知识体系有三个步骤:一、到纵深的知识点;二、建立多元学科的知识体系;三、合并交叉地使用知识。

 

二、结合牛人的思维体系和个人经验,介绍测试人员如何才能牛逼

很多人觉得测试人员主要工作就是执行用例、提bug、跟踪bug、复现bug,比较少的涉及代码,技术能力不强,所以觉得测试人员不够牛逼,在项目组中不够有话语权。

如果想让自己在测试领域变的牛逼,结合牛人的思维体系和自身个人经验来说,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来努力:

一、要成为牛逼测试人员,就要争取在测试领域做非常有深度

常见的测试工作,包含如下环节:编写测试计划 — 编写测试方案 — 编写测试用例 — 测试执行 — 提交测试报告

(1) 编写测试计划的时候,除了分配人力和安排时间外,还要能提前识别出项目组中可能的人力、技术等风险,协调好项目中的时间及各种转测、测试通过的标准,既要与项目组其他部门达成一致又要充分保证测试组的权益。

(2) 编写测试方案的时候,能识别出项目中各个功能模块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对应的测试策略,并对比业内的测试工具,选择最适合的测试工具。

(3) 编写测试用例的时候,考虑用例怎么能覆盖得更全面,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bug,能发现更多的bug。真正想写好测试用例,除了要熟悉界面功能,还要比开发更懂业务,要有全局观。

(4) 测试执行时,除了手工执行功能测试以外,自动化执行、性能测试执行、安全性测试等是否都能上手

(5) 做完前面的,测试人员编写测试报告,项目就可以发布上线了。这时虽然能上线,但是潜在的风险能不能识别出来;分析项目进度、bug数量、bug类型、bug分布,分析这次项目中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可以学习的地方,能否推动后续改进落地。

 

图1:(传统)的测试工作流程

其实能做到上述几点,基本上可以是一个中高级的测试工程师了。不过优秀(“牛逼”)的测试工程师可能不满足于此。

2、要成为牛逼测试人员,还需要向上下游来扩展测试的工作领域,打开职业宽度

上游的工作包括:

(1) 在项目立项时,进行需求确认的时候,测试人员能参与进去。站在测试人员的角度上,通过发散性的思维来发现需求中的遗漏,提高项目的质量

(2) 想办法提升开发人员转测试的版本质量。例如:参加开发的code review,熟悉功能模块的项目代码,知道开发的代码逻辑,哪些地方坑比较多;提供一些手工用例让开发自测;给一些自动化的接口和UI测试代码让开发自测;部署静态代码检查工具,并推动开发分析和修改发现的问题

下游的工作包括:

(1) 发布线上版本部署的自动化,减少出错的概率;缩短项目部署的时间

(2) 线上问题的统计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推动项目组的负向改进

(3) 发布后统计运行数据,分析上线系统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分析改进方法

总而言之,优秀的测试人员不要把自己单纯当做测试人员,而要把自己放在质量保障人员的角色上,推动整个项目组一起保证质量。

3、要成为牛逼测试人员,最后还要能多元的交叉使用知识

这里以自动化测试为例,自动化的技能不要仅仅满足于编写测试脚本,执行测试用例,而是要站在质量保障的角度想办法提升上下游的测试效率,并最终保障软件版本的发布质量。具体的工作可以包括持续集成探索、工具平台的开发等。

持续集成的工作大概包括:

(1) 从开发每次提交代码开发,把所有的编译环节都自动化,自动打包提测

(2) 编辑完成后,可以自动进行静态代码的扫描,利用业内一些静态代码检查的工具(如sonar),检查代码中的静态问题

(3) 引入单元测试,单元测试的用例和脚本可以由开发和测试合作编写,保证代码内部函数逻辑的正确性。在一套完整的自动化测试方案中,单元测试的难度和工作量可能是最大的,但是覆盖率高的话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4) 单元测试结束后,可能自动获取编译完成的代码包,进行环境测试的自动搭建,搭建完成后直接用于后续的接口和UI自动化测试。

(5) 接下来,接口自动化是现阶段公司中做的比较多的自动化测试,因为后端提供给前端的HTTP接口相对比较稳定,后期用例修改维护工作量比较少,所以接口测试的自动化占比一般比较高。

(6) 在接口测试的上层就是针对用户界面的UI测试了,UI自动化通过操作页面上的各种元素,模拟测试人员对系统界面进行直接操作。但是UI界面由于受用户需求影响较大,经常发生变化,因此UI自动化的比例一般不高。

(7) 在项目结束时,可以将测试通过的代码;自动部署到线上环境,减少手工部署的时间和可能出现的失误。

持续集成是目前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在掌握了这一套持续集成的技术之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测试工具/平台,如测试环境管理、配置管理、项目(需求/缺陷)管理、线上问题监控、打点统计等工具平台。最后,通过工具打通CI和CD的所有环节,使用持续集成的框架串联起来,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图2:自动化持续集成平台示意图

这里仅以自动化测试技术为例,介绍测试技术的多元化使用,对于其他性能测试技术、安全测试技术、管理技巧等各个方面,均可以在各自的技术领域深入学习提升,并进行多元化的探索,达到行业内“牛逼”的程度。

自学时找不到完整的学习资料?2021最新软件测试合集零基础入门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y4y1W7n6/

遇到问题找不到解决方法?
可以加我的软件测试交流群:1140267353里面有海量的软件测试学习资料和技术大佬在线解决问题。

至于大概要多久才能这么牛逼?有了目标,就看你每天,每周,每月往目标靠近的速度了。在走向牛逼的路上,请坚持。祝你成功。

 

标签:体系,成为,知识,测试人员,测试,自动化,bug,怎样
来源: https://blog.csdn.net/jiangjunsss/article/details/116945080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