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500,二战中的传奇救援【上】

2021-05-09 20:52:01  阅读:170  来源: 互联网

标签:盟军 救援 南斯拉夫 米哈伊洛维奇 祖国 500 铁托 普洛耶什蒂 二战


1943年,尽管二战的各个战场还在鏖战,但大家都有感觉,轴心国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胜算越来越大。

北非战役结束之后,斯大林不断要求盟军尽快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但是在丘吉尔的竭力主张下,美英方面还是先登陆了意大利,以期***轴心国“柔软的下腹部”。不能不说,丘吉尔的战略眼光非常准,1943年9月盟军登陆之后,意大利法西斯迅速宣布投降。然而,因为盟军的筹划失误,两个登陆地点相距太远,以及意大利军队大批向纳粹投降,纳粹德国有机会迅速调兵遣将,陆续派入100万人,依托意大利狭窄的地形,硬生生把意大利之战变成了漫长的血战。不过,盟军到底在意大利站稳了脚跟。在地面与纳粹战斗的同时,盟军终于把一处战略目标稳稳纳入了轰炸机的飞行半径之内,这一处目标,就是位于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Plojesti)。在发动世界大战之后,纳粹德国深陷资源不足的困境,尤其是对机械化作战至关重要的油料,一直是德军的心头病。1940年,罗马尼亚亲德势力发动政变,位于普洛耶什蒂的油田和炼油厂几乎无损交到了德国法西斯手中。当时,普洛耶什蒂的石油供应量高达每年1000万吨,满足了纳粹近1/3的需求,此外还供应了意大利的全部石油。也正因为如此,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普洛耶什蒂被列为战略轰炸的第四大目标(前三位分别是:潜艇(U艇)制造厂、飞机制造厂、交通线)。无奈,之前盟军限于战略轰炸机作战半径,一直无法对普洛耶什蒂发起有效打击。在盟军稳稳控制了意大利南部之后,原驻扎在突尼斯的美国陆军第15航空队(当时美国空军还没有独立出来)转场到意大利南部的福贾(Foggia)。以福贾为基地,依靠著名的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再加上新装备的B-24“解放者”轰炸机,盟军终于可以对普洛耶什蒂进行常态打击了。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从意大利起飞之后,经过亚得里亚海、黑山和塞尔维亚(当时的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到达罗马尼亚,直线距离不到1000公里。从福贾到普洛耶什蒂的路线
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因为大量出现在宣传作品里而成为明星。遍布机身的机枪塔为轰炸机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机组10人,除了正副驾驶、导航员,其它均为机枪手。与同时期的英国轰炸机不同,B-17的腹部也设有球形机枪塔,可以抵御来自下方的***。
图片B-24“解放者”轰炸机,载弹量和航程都超过B-17,名气却不及B-17。B-24的腹部也设有球形炮塔,机枪手们更喜欢B-24,因为它的球形炮塔是电动的,而B-17是手动的(腹部球形机枪塔在起降时需要收入机腹,在飞行时降下来)。为了准确打击油田和炼油厂,有效摧毁生产能力,盟军轰炸机改变了之前的夜间轰炸或是高空轰炸的策略,而选择在昼间进行低空轰炸——轰炸机排成密集队形,集中投下炸弹。这种轰炸的效果当然远远好于夜间轰炸和高空轰炸,但是不难想见,其代价也是惊人的。
远的不说,1943年8月,美军从北非基地出动177架B-24“解放者”,从几十米高度密集轰炸普洛耶什蒂。最终只有92架返航,其中54架因为受伤严重再也无法飞行,阵亡人数高达310,另有108人被俘,78人被扣留在土耳其(机组迫降在当时中立的土耳其)。在这次袭击之后,美军大伤元气,很长时间里都没有再次光临普洛耶什蒂。1943年8月,美军对普洛耶什蒂发起名副其实的“低空轰炸”占领意大利南部之后,美军可以以福贾为基地,对普洛耶什蒂进行常态化空袭了。据统计,从1943年10月到1944年10月的一年里,美军为空袭普洛耶什蒂总共出动了超过2万架次的轰炸机和战斗机。从1944年春开始,更是每天都安排了轰炸。与密集轰炸任务结伴而来的是高企的损失率:飞机损失率高达15%,人员损失率接近10%。到1944年8月,已经有350架轰炸机被击落。因为黑山、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都在纳粹的控制之下,跳伞的飞行员一旦被抓获就直接送去战俘营,唯一的例外是在南斯拉夫地区,如果跳伞的飞行员遇到当地的抵抗组织,就会被保护起来,避免了被送去战俘营的命运。如今大家说起南斯拉夫的抵抗组织,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铁托。尤其是在中国,广为流行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和《桥》,两部电影塑造的游击队员都可以看到铁托的影子。但是,当时的抵抗组织并不只有铁托。南斯拉夫电影《桥》剧照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剧照图片铁托长期以来,在南斯拉夫主要分布着很多不同的抵抗势力。最主要的力量来自萨尔维亚族,共有两股,一股是铁托(Јосип Броз Тито,拉丁文写法是Josip Broz Tito)领导的“游击队(Partisan)”。另一股是由前南斯拉夫皇家陆军军官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Драгољуб Дража Михаиловић,拉丁文写法是Draza Mihailovic)领导的“祖国军”(更为大家熟知的名字是“切特尼克(Chetniks,意思是‘军事部队’)”)。
图片“祖国军”的领导者,米哈伊洛维奇铁托的战略是刚猛的,游击队誓死与纳粹战斗,如果纳粹因为报复而屠杀人民,这反过来增强了大家的战斗意志;米哈伊洛维奇则更偏向于“持久战”,保存实力与纳粹周旋,他坚信盟军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不必进行无谓的牺牲。当然鉴于当时战场局势复杂,无论游击队还是祖国军,与纳粹之间都有错综复杂的联系,在局部借纳粹的力量***对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不过总的来说,它们都是坚定的反法西斯力量。执行轰炸任务的美军飞行员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得到教导:如果在南斯拉夫地区跳伞,尽量选择在铁托控制的区域,实在不行,跳伞后寻找铁托的游击队,而避免接触米哈伊洛维奇的祖国军,因为他们和德国人关系密切。因此,跳伞落入祖国军势力范围的美军飞行员一开始都胆战心惊,生怕祖国军战士把他们交给德国人。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祖国军战士对这些飞行员出奇地好。尽管南斯拉夫人的生活已经很窘迫,他们还是尽其所能,为美国飞行员提供足够的给养,哪怕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也不足惜。曾经有美国飞行员抱怨睡得不好,床板上铺的都是干草,立刻有早先跳伞的飞行员带领他去看南斯拉夫人的床——那不过是用石头拼成的小平台,勉强能够入睡而已。也有美国飞行员抱怨吃得不好,但是在看过南斯拉夫人自己的食物之后,他们只剩下了惭愧和感激。同时飞行员们也发现,祖国军战士与当地老百姓的关系融洽,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与德国人勾结。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祖国军战士领着美国飞行员穿过一道又一道封锁线,最终集合在Pranjane。在那里,他们还见到了米哈伊洛维奇本人,据回忆,他看起来非常平等,没有架子,深受人民敬爱,丝毫不可怕。美国人得到的优待似乎不难理解。因为米哈伊洛维奇的策略就是积蓄力量,等待盟国反攻,所以他的部队非常重视和美国人的关系。可是,为何美军飞行员得到的教导是,尽量寻找铁托的游击队,避免接触祖国军呢?要知道,铁托的共产主义倾向可是相当明显的。众所周知,丘吉尔一直是坚定的反共分子,只不过在需要与纳粹战斗时,他才选择了与斯大林成为盟友。对丘吉尔来说,南斯拉夫境内的两支抵抗势力当然是有益的。尽管他不喜欢共产党,但也无法轻视铁托,尤其是考虑到和斯大林的关系。所以在铁托和米哈伊洛维奇之间到底选择谁,在很长的时间里,丘吉尔一直没有明确决定。为了做出决定,英军的特别行动组(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 SOE)派出了特工人员Duane Hudson上尉深入南斯拉夫调查情况。Duane Hudson也果然不负众望,在七个月的时间里不断穿梭于铁托和米哈伊洛维奇的根据地之间,发回了大量的前线信息。根据这些情报,英国人判断米哈伊洛维奇并不是好的合作伙伴,他总是违抗英国的命令,也不愿意接受英国的指导。Hudson上尉的最终结论是,米哈伊洛维奇和祖国军,与意大利密切勾结,对抵抗德国的态度相当消极。不过他也提到,米哈伊洛维奇勾结法西斯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止南斯拉夫的分裂,相比轴心国,他更偏爱盟国。如果盟军前来解放南斯拉夫,那么他一定“对轴心国发起总攻”。所以,米哈伊洛维奇也被德国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被悬赏通缉——任何村庄只有被查到掩护米哈伊洛维奇或者祖国军,都要受到严厉的惩处,15岁以上男子会被全部枪决。之后,SOE又派出一名特工深入调查,结论与Hudson大同小异。米哈伊洛维奇的部队与意大利人做军火买卖,对盟军缺乏忠诚,军纪也不太好。不过无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在游击队里也存在。不过,米哈伊洛维奇发给在英国的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的电报里,他说的是另一番景象:他有大量的机会与德国人合作,但基本都拒绝了。他努力发出这样的信息,他和他的队伍值得盟军信赖。他也提到德国人不停地接触他和他的部队,开出各种条件收买,但他的答复是:“只要你们还在逮捕和杀害无辜的南斯拉夫人民,只要你们还停留在我们的祖国,就别想有任何谈判”。这样看起来,他又是如假包换的爱国者。现实的情况如此矛盾,如此让人困惑,很长的时间里,英国人一直无法做决定。甚至到了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期间,南斯拉夫、铁托、米哈伊洛维奇都成了丘吉尔的专门议题之一,要与斯大林严肃讨论。最终,英国人在漫长的权衡之后选择了铁托,然后迅速加大了对铁托的援助力度。1943年11月,专门负责支持铁托的只有6人,到了1944年10月,人员已经急剧增加到40人。而米哈伊洛维奇和祖国军,已经被盟军排除在“自己人”之外了。那么,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米哈伊洛维奇到底是不是投机分子?对盟国到底有没有忠心?真正的答案,要等到许多年后的1997年,随着档案的解密,才能露出水面。二十世纪初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再加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许多人对资本主义失去了信心,转而把人类的希望寄托在社会主义之上。在这种思潮下,英国不少出身上流社会,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开始自发同情共产主义,愿意接触苏联并主动贡献。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剑桥五人(the Cambridege Five)”,已知四人分别是:Guy Burgess, Donald Maclean, Kim Philby, Anthony Blunt。第五人的身份虽不明确,但根据四人的上线Oleg Gordievsky来分析,应当是John Cairncross。在战争之前,这些人已经主动勾搭了苏联情报组织,战时他们在政府和军队中身居高位:Philby在英国军情六处领导反间谍工作;Burgess担任过英国外交大臣的秘书,可以接触到顶级的外交机密,并把它们源源不断地传给克格勃;Blunt是艺术历史学家,是英国女王的艺术顾问,也是军情五处的特工;Maclean在英国驻美大使馆供职,美国的原子弹机密就是他泄露给苏联的。Cairncross在布莱特奇利公园钻研密码,也为军情六处服务,他同时通过秘密渠道把情报传给苏联。其实在这之外还有第六人,他的名字叫James Klugmann。后来英国已经确认,Klugmann不仅仅是间谍(spy),更是内奸(mole),他的威力或许比“剑桥五人”更大。资料显示,苏联人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早有预谋,不断运用各种信息误导英国人,引诱他们放弃米哈伊洛维奇,支持铁托。Klugmann在SOE的南斯拉夫部门工作了两年半,他通过各种手段,成功促使丘吉尔下决心抛弃米哈伊洛维奇——讽刺的是,他在SOE的上级Basil Davidson还满怀赞许地称赞Klugmann的情报工作卓有成效。按照专门研究南斯拉夫二战史的历史学家David Martin的说法,Klugmann不仅主导了丘吉尔的选择,更主导了战后这一地区的国际形势:“Klugmann这种内奸,他最大的成就是,通过精心篡改信息,将一千五百万人民的命运交到了共产主义势力手中”。如今再看“剑桥五人”等人,或许很难做出简单的判断。他们的动机很单纯,并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行为也未必是完全危害“国家利益”。举个例子,1943年东线库尔斯克会战之前,英国情报机构已经通过“大本营行动(Operation Citadel)”破译德军通讯密码,得知了德国南方和北方集团军的作战计划,并通过正式渠道告知斯大林——虽然是有所保留的。不过,Cairncross从地下渠道提供了完整的情报。也就是说,他们的“叛国”行为,客观上确实帮助了反法西斯战争。英国人一向以情报手段的高超著名,但是这一次,对于南斯拉夫的情况,他们完全蒙在鼓里,所以最终选择了支持共产党的铁托。而远在千里之外的米哈伊洛维奇对此更是一无所知。他能做的只有不断给流亡政府发电报,说明他的忠诚。然而他始终得不到盟军的信任,也得不到肯定的答复。随着时间的流逝,到1944年下半年,米哈伊洛维奇的祖国军已经营救了接近200名美国飞行员。这些飞行员迫切希望回到空军基地,祖国军也迫切希望盟军救走他们,一来减轻给养压力,二来也是说明自己对盟军的态度。他的部队一次又一次地通过短波发送消息,把已经集合起来的美军人员的姓名、军衔都列上,以期获得对方的回应。但是在另一边,盟军对于米哈伊洛维奇已经失去了信心。虽然他说有超过200名美国空军人员需要营救,但是谁又能担保,这不是米哈伊洛维奇勾结纳粹设下的圈套呢?那么,他们能取得盟军的信任吗?如果能,在纳粹控制的区域,又该如何撤走这200人呢?


标签:盟军,救援,南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祖国,500,铁托,普洛耶什蒂,二战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15127631/2763865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