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binder 机制流程分析

2019-09-20 10:01:22  阅读:251  来源: 互联网

标签:node 流程 server binder SM test 机制 ref


        前面我们对着代码分析了整个 test_client 和 test_server 的整个流程,下面我们再来总结下整个流程。

        假设我们有此种服务场景:test_server 提供 HelloService 服务,还有 GoodbyeService 服务;test_client 来使用服务。

    

        对于 test_server 来说:

            1. addService:

                a. test_server 为每个服务构造 flat_binder_object 结构体。它里面中含有的 binder 指针和 cookie 指针 指向不同服务;

                b. 调用 ioctl 发送数据:

                    b.1 数据中含有 flat_binder_object + 服务名称;

                    b.2 数据中含有“目的地”:handle = 0,表示发给 SM;

                c. 上面调用 ioctl ,那么驱动程序对每一个 flat_binder_object 构造 binder_node 结构体。它里面中含有的 ptr 和 cookie 指针是来自于 flat_binder_object 结构体里的 binder 和 cookie 指针;

                d. 驱动程序根据 handle = 0 找到 SM,然后把数据发给 SM 并且创建 binder_ref 结构体;

                e. 在 SM 里记录服务的名称及 desc 值。

        对于 test_client 来说:

            2. getService:

                a. test_client 构造数据。数据 = 名称 +“目的(指的是 handle = 0)”;

                b. 调用 ioctl 发送数据;

                c. 那么驱动程序根据 handle = 0 找到 SM 并把数据发给 SM;

                d. SM 从 svclist 链表中找到对应项。比如根据名“Hello”找到第一项,handle = 1;

                e. SM 通过 ioctl 返回数据。数据 = flat_binder_object,flat_binder_object 结构体中的 type 表示引用 binder_ref,handle = 1;

                f. 驱动:发现数据中含有 flat_binder_object,且 type 为引用,从 SM 的 binder_ref 链表中找到对应项(传入的 handle == binder_ref.desc),再找到 binder_node,最后为 test_client 建立 binder_ref;

        对于 SM 来说:

            3. 那么 test_client 是怎么使用 HelloService?

                a. 构造数据,数据中含有 code(调用哪个函数),“目的”handle = 1;

                b. 使用 ioctl 发数据;

                c. 驱动:去除 handle = 1,找到 binder_ref,进而找到 binder_node,再找到 test_server;最后把数据传入给 test_server,并且在数据中设置(ptr 和 cookie) 等于 binder_node 的(ptr 和 cookie);

                d. test_server 根据(ptr 和 cookie)知道调用的是哪个服务;

        1、那么在 test_server 中,驱动构造出 binder_node 结构体(放在链表中)包含有 HelloService 和 GoodbyeService 服务。binder_node 结构体中包含的 ptr 和 cookie 和 proc,proc 结构体指向的就是进程 test_server;

        2、在 SM 中,驱动同样也构造出 binder_ref 结构体(也是以链表的形式)包含有 HelloService 和 GoodbyeService 服务。binder_ref 结构体中包含的 desc 和 node,此 node 指向的便是前面的 test_server 中的 binder_node 结构体找到对应服务;

        3、在 test_client 中,驱动同样也构造出 binder_ref 结构体(也是以链表的形式)包含有 HelloService 和 GoodbyeService 服务。binder_ref 结构体中包含的 desc 和 node,此 node 指向的便是前面的 SM 中的 binder_node 结构体;

        同样 test_client 根据 desc 找到对应的具体服务名(哪个服务,Hello 或 Goodbye 服务);

        此时 binder 系统的流程调用已经非常明了了,那么此系统中的最核心的函数是 ioctl;test_client 端中最核心的数据是 handle,test_server 端最核心的数据是 ptr 和 cookie;

标签:node,流程,server,binder,SM,test,机制,ref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12810168/2439510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