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2022-01-21 通过TTL值判断系统类型

2022-01-21 13:04:11  阅读:188  来源: 互联网

标签:01 ChangeTTL 主机 2022 TTL 路由器 数据包 reg 21


 

通过TTL值判断是什么系统:

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是IP协议包中的一个值,当我们使用Ping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测试或者是测试网速的时候,本地计算机会向目的主机发送数据包,但是有的数据包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不能正常传送到目的主机,如果没有设置TTL值的话,数据包会一直在网络上面传送,浪费网络资源。数据包在传送的时候至少会经过一个以上的路由器,当数据包经过一个路由器的时候,TTL就会自动减1,如果减到0了还是没有传送到目的主机,那么这个数据包就会自动丢失,这时路由器会发送一个ICMP报文给最初的发送者。

例如:如果一个主机的TTL是64,那么当它经过64个路由器后还没有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主机的话,那么这个数据包就会自动丢弃。

不同的操作系统的默认TTL值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TTL值来判断主机的操作系统,但是当用户修改了TTL值的时候,就会误导我们的判断,所以这种判断方式也不一定准确。

下面是默认操作系统的TTL:

1、WINDOWS NT/2000 TTL:128

2、WINDOWS 95/98 TTL:32

3、UNIX TTL:255

4、LINUX TTL:64

5、WIN7 TTL:64

从TTL值,我们可以大致判断主机的数据包经过多少个路由器到达目的主机,那么我们如何知道它经过了哪些路由器,从TTL的值可以看出主机的数据包经过64-59=5个路由器到达目的主机,那么如何确认经过5个路由器的这个数值是正确的呢?使用cmd命令里面的tracert命令来查看。

通过修改本机上的TTL值可以混淆攻击者的判断(当然,很少有用户会这么做)。TTL值在注册表的位置是: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 (通过在cmd命令里面输入:regedit,然后回车的方式可以打开注册表)。其中有个DefaultTTL的DWORD值,其数据就是默认的TTL值了,我们可以修改DefaultTTL里面的TTL默认值,但不能大于十进制的255。

操作步骤:

1.打开“记事本”程序,编写批处理命令:

@echo REGEDIT4>>ChangeTTL.reg

@echo.>>ChangeTTL.reg

@echo [HKEY_LOCAL_MACHl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arameters]

>>ChangeTTL.reg

@echo "DefaultTTL"=dword:000000">>ChangeTTL.reg

@REGEDIT /S/C ChangeTTL.reg

2.把编好的程序另存为以.bat为扩展名的批处理文件, 点击这个文件,你的操作系统的缺省TTL值就会被修改为ff,即 10进制的255,也就是说把你的操作系统人为地改为UNIX系统了 。同时,在该文件所在的文件夹下会生成一个名为 ChangeTTL.reg 的注册表文件。如果你想运行完这个批处理文件而不产生ChangeTTL.reg文件,可以在此批处理文件的最后一行加上 deltree/Y ChangeTTL.reg,就可以无须确认自动删除ChangeTTL.reg文件 。

说明:在上面的命令中,echo是DOS下的回显命令,如 果想看到程序执行过程,请将“@”去掉。“> >”产生的内容将追加到它后面的文件即ChangeTTL.reg中。 而“DefaultTTL"=dword?000000ff”则是用来设置系统缺省TTL 值的,如果你想将自己的操作系统的TTL值改为其他操作系统的 ICMP回显应答值,请改变“"DefaultTTL"”的键值,要注意将 对应操作系统的TTL值改为十六进制才可以。

这样,当入侵者Ping你的机器时,他得到的就是一个假 的TTL值,这个假的TTL值就会误导对方,使入侵者的判断出现失误,因为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的入侵方法并不一样,所以用 这个方法欺骗对方,可以让他摸不着头脑。

如果使用DOS命令去ping某网站,提示请求超时,原因可能是这个网站有硬件检测防御系统来防止DDOS攻击。

使用cmd命令:systeminfo 

如果系统有打补丁的话,我们可以把系统的补丁与我们自己的提权补丁进行比对,通过系统没有的提权补丁来进行系统提权。

 

标签:01,ChangeTTL,主机,2022,TTL,路由器,数据包,reg,21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rackerroot/p/15829814.html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