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OSI 参考模型介绍

2021-07-10 09:30:59  阅读:191  来源: 互联网

标签:一层 协议 参考模型 IP 介绍 OSI TCP 传输层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 7 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上图来源:https://www.cnblogs.com/qishui/p/5428938.html

OSI 分层 (7 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 分层(4 层):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运输层、 应用层。
TCP/IP五层协议 (5 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 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bit
  •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合成字节,再将字节组成,使用链路层地址(以太网mac地址)来访问介质,并进行差错检测CRC校验)。数据链路层又分为2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这一层的数据叫做Frame
  • 网络层:本层通过IP寻址来建立两点之间的连接,为源端的传输层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这一层的数据叫做Package
  • 传输层:传输层建立了主机端到端的链接,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能力,这里端口号即是这里的“端”,通常说的TCP UDP就是在这层。这一层的数据叫做Segment
  •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 SPDU
  •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 PPDU
  • 应用层:允许访问 OSI 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APDU

1. 模型优点

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为解决异构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它的最大优点
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服务说明某一层为上一层提供一些什么功能,接口说明上一层如何使用下层的服务,而协议涉及如何实现本层的服务;这样各层之间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互连网络中各实体采用什么样的协议是没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务并且不改变相邻层的接口就可以了。

网络七层的划分也是为了使网络的不同功能模块分担起不同的职责,从而带来如下好处:

  • 减轻问题的复杂程度,一旦网络发生故障,可迅速可迅速定位故障所处层次,便于查找和纠错;
  • 在各层分别定义标准接口,使具备相同对等层的不同网络设备能实现互操作,各层之间则相对独立,一种高层协议可放在多种低层协议上运行;
  • 能有效刺激网络技术革新,因为每次更新都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不需对整个网络动大手术;
  • 便于研究和教学;

2. 每一层的协议

物理层:RJ45IEEE802.3 (中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PPPHDLCVLANMAC (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RIP(路由器)
传输层:TCPUDP
会话层:NFSSQLRPC
表示层:JPEGMPEG
应用层:FTPDNSTelnetSMTPHTTPWWW

3. OSI 和 TCP/IP的区别

这里以四层为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1 区别和联系

  • OSI模型有7层,TCP/IP只有4或者5层。
  • TCP/IP 模型对“服务”,“协议”和“接口”等概念没有很清楚的区分开。
  • OSI先于协议出现,因此不会偏向于任何一组特定的协议,通用性更强,但有些功能不知该放哪一层上,因此不得不加入一些子层。
  • TCP/IP 模型的通用性比较差。在技术发生变化时,OSI模型比TCP/IP模型中的协议更容易被替换。
  • 无线连接服务的支持标准不同,TCP/IP 一开始就对面对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并重,而OSI 在开始的时只强调面向连接这一种服务。一直到很晚 OSI 才开始制定另一种无连接服务的有关标准。
  • 都是计算机通信的国际标准,OSI 原则上是国际通用,TCP/IP 是当前工业界使用最多。
  • 两者都可以解决异构网的互连,实现世界上不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 各协议层次的功能大体上相似,都存在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 都是采用协议分层的方法,将庞大且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为容易处理的范围较小的问题。

Thanks

标签:一层,协议,参考模型,IP,介绍,OSI,TCP,传输层
来源: https://blog.csdn.net/qq_26460841/article/details/118629377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