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其他分享> 文章详细

如果非要回到古代,我会选择春秋战国

2021-06-22 14:06:48  阅读:237  来源: 互联网

标签:春秋战国 春秋 我会 古代 齐国 齐桓公 管仲 重耳 幼师


640?wx_fmt=png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第103篇

0?wx_fmt=jpeg

1.

“矮大紧”高晓松曾说:“作为知识分子,如果非要我回到古代,我会选择春秋战国,其次是唐宋。”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是知识分子,假如让我选的话,我也会和高晓松做差不多的选择。至于原因嘛,我想是这样的: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文化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础。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产生的诸子百家学说,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千秋万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人类文化做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

如果要是清朝,很丑的,要留个半秃顶的辫子,很难接受;


如果要是明朝,动不动就来个株连X族,最好做个平民老百姓而不是个知识分子;


如果要是元朝,很惨的,汉民族的地位是最低等的,弄不好天天被蹂躏;


南宋虽然军事上偏弱,但整体的文化水平特别高,经济能力特别强;


北宋不用说,“杯酒释兵权”,咱是个文人不好动武,恐怕是要受待见的;


如果是唐朝,最好在安史之乱前,像李白一样喝喝酒,耍点酒疯,让高力士脱个鞋什么的,然后再“仰头大笑出门去”多好,关键还没有人治咱罪;


至于隋朝嘛,虽然短暂,但有了科举考试,有幸“寒窗苦读十年”的话,说不定也能中个进士,大不了当个秀才,也是读书人的福气。


隋朝前面是啥朝,还真忘了!

2.

在我对春秋的字典里,只有这么几个概念:

1)关云长一手缕着长胡子,一手拿着本破春秋。

2)春秋五霸,至于说是哪五霸,不好说。

在齐桓公称霸之前,春秋的板块上就属“郑国”实力也最强,宋、鲁、卫、齐、陈等国实力一般。郑国鼎盛时期由郑庄公坐镇,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就是他老人家发明的。郑庄公很有心机也挺能干,把郑国治理得挺不错,曾经把周天子胖揍了一顿。这一揍不要紧,要紧的是从此以后的周天子们就都成了摆设,这种状态大概持续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芈月传》看过吧,那时候就已经算是战国末年了,秦武王嬴荡举鼎的时候是不是看见了周天子——实打实的一个傀儡。从春秋到战国末年不算长,也有好几百年,这周天子们全都够惨的。

要按照时间推算的话,郑庄公在春秋初期的确能算得上是一霸。郑庄公死后,郑国就开始内乱了,势力就渐渐衰微。这时候齐国就悄悄的强大了起来,尤其是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齐桓公时期。学过历史的都知道,齐桓公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曾被管仲射了一箭,只不过没射死。后来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回到齐国做了国君,就想好好惩罚管仲,于是就点名要求鲁国把管仲送回齐国。

在这之前,管仲是辅佐公子纠争夺王位的,他们受到了鲁国的支持,可惜事与愿违,齐国的王位被公子小白夺了去。鲁国由于忌惮齐国的势力,就只能默默杀了公子纠,乖乖的把管仲这个人才送回去受罚。

由于鲍叔牙和管仲是“管鲍之交”,感情好得很。于是鲍叔牙就在齐桓公面前力保管仲:“国君啊,你要是只打算管理好齐国,那么有我辅佐就够了;如果你志向高远,想称霸中原的话,那光凭我是不够的,你必须得重用管仲,封他做国相。”后来,齐桓公就面试了面试管仲,发现管仲的确很有才,于是就把经济、内政、军事一股脑交给管仲来管理,若干年后,齐国就强大了起来——齐桓公就召集其他诸侯国干起了“尊王攘夷”的活了。

但遗憾的是,齐桓公晚年昏庸无能,任用小人,把齐国搞得一团糟,自己死了以后没人下葬,尸体都生蛆了。作为一个大人物,最后混成这样,也不容易。不过齐桓公对整个华夏民族的贡献很大,在晋国崛起之前的那段日子,草原民族很强势,经常把中原的国家打得七零八落,要不是齐桓公在那撑着,历史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接下来就不得不提晋文公了——“退避三舍”的重耳。他爹是晋献公,本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国君,可惜就是好色,晚年被一个美人骊姬迷住了心智,所谓“自古红颜多祸水”,这下晋国可就遭了秧,重耳也被迫逃奔狄国,这一逃就是十二年。后来重耳辗转来到楚国,希望楚国出兵帮自己夺回王位,这时候晋献公已经死了。楚王就问他:“那你以后拿什么来回报我?”,重耳就说:“假如以后晋楚两国迫不得已交了战,晋国的军队愿意退避三舍。”

再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如愿做了国君,于是勤理军政,举贤任能,励精图治,这也就为晋文公称霸中原奠定了基础。晋国在春秋时期出了好几个文韬武略都非常厉害的国君,比如说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玄孙晋悼公,所以晋国在春秋时期是第一大国——反证法就是,就算是战国时期三家分了晋,成了魏、韩、赵三国,也一个比一个强大。

关于春秋五霸,我们先说这么多,主要是其他几个我也不是特别了解。


3) 孔老夫子。

如果剔除掉那些繁文缛节,孔子的儒家“仁”学思想还是值得宣扬和推崇的。想一想前几天爆发的“携程亲子园事件”,那些暴虐孩子的幼师就丧失了人性。在她们的内心,就没有“仁”,没有一颗善心,她们把惩罚孩子当作日常工作,对孩子们的痛苦视若无睹。骂这群幼师一声畜生是不解恨的。真正可恨的在于什么——没有法律和道德伦理去制裁和约束她们。

社会上爆出此类问题的事件层出不穷,“XX保姆虐童事件”、“XX幼师虐童事件”......这背后到底是哪儿出了错?

保姆制度不健全,幼师制度不健全,这些都不是原因——这社会上就不可能存在百密而无一疏的法律制度。在法律制度无法约束的地方,就需要通过伦理道德来约束——记得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德智体美劳”,可现在呢?

当然,我不是来说教做批判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也有内心的阴暗面,我爆发脾气的时候也容易迁怒到孩子身上,孩子大哭大闹的时候我也经常想要以暴制暴。而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会讨厌自己。所以,我会去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吼也不叫,如何让孩子平静的合作》、《养育女孩》这类的书,我希望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父女关系,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孩子生活中的榜样。


孔子提出的“仁、智、勇”三德合一的人格观念——以健全的智识、不怕的勇气去推行同情心的道德,我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我们应当加以推广——引导社会多一些善的人,少一些恶的人

4)勾践、范蠡、西施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是两千多年来最励志的故事之一,以至于人们早已忘记了他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的“商圣”范蠡和不辱使命并以身报国的“沉鱼”西施,他们俩之间到底有着怎么样的爱情故事,恐怕只能靠插上翅膀的想象力了。

3.

关于春秋时期,还有很多精彩的人物故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不妨读一读《国史讲话·春秋》这本书。也许这本春秋史书看起来和生活毫不相干,但你想不想起魏征说的那句话——"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一个人如果想要顶天立地,那么就学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越王勾践;


一个人如果想要复仇,那么就学伍子胥,或者没遇到西施之前的吴王夫差;


一个人如果想要功成身退,那么就学范蠡;

一个母亲最好不要偏爱子女,否则害了孩子又害了自己,详情请参照——“郑伯克段于鄢”;

一个好的领导最好不要迷恋女色,亲近小人,晚年的晋献公、齐桓公、吴王夫差都是最好的反例;

一个国家想要昌盛,不仅要修内政,还要强军事,也得顾经济,春秋五霸都这样。


0?wx_fmt=png

标签:春秋战国,春秋,我会,古代,齐国,齐桓公,管仲,重耳,幼师
来源: https://blog.51cto.com/u_2324584/2936766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