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de9

精准搜索请尝试: 精确搜索
首页 > 编程语言> 文章详细

java-Autoencoder的实现

2019-11-22 09:10:38  阅读:338  来源: 互联网

标签:autoencoder machine-learning backpropagation java


我正在尝试用Java自己实现自动编码器.从理论上,我了解到自动编码器基本上是一个对称网络.

因此,如果我选择总共有5层,我是否必须在训练(反向传播)阶段使用9层或足够使用5层?

我一直在读理论,但是它们太抽象了并且充满了数学公式,我无法通过Google获得任何实现细节.

这样做的通常方法是什么?

在训练阶段,使用反向传播的自动编码器试图获得与输入相似的输出,目的是使误差最小.如上所示.上图中的层数为7,而训练后的实际层数为4.因此,在训练的同时我可以仅用4进行反向传播吗?如果是这样,我该怎么做?

解决方法:

简单的反向传播不适用于这么多的层.由于所谓的消失梯度现象,具有两个以上隐藏层的网络将无法学到任何合理的信息.实际上,使用一个隐藏层可获得最佳结果.因此,在使用自动编码器的情况下,您应该具有INPUT层,HIDDEN层和OUTPUT层.通用逼近定理清楚地表明,对于任何问题,这都足够了.

从OOP的角度来看,这取决于您是否打算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元重用此代码,对于神经元类型,我的意思是比不同的激活函数(行为不同(随机神经元?))更深的含义.不同的拓扑(未完全连接的网络).如果不是,则将每个神经元建模为一个单独的对象是完全多余的.

标签:autoencoder,machine-learning,backpropagation,java
来源: https://codeday.me/bug/20191122/2058763.html

本站声明: 1. iCode9 技术分享网(下文简称本站)提供的所有内容,仅供技术学习、探讨和分享;
2. 关于本站的所有留言、评论、转载及引用,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3. 关于本站的所有言论和文字,纯属内容发起人的个人观点,与本站观点和立场无关;
4. 本站文章均是网友提供,不完全保证技术分享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时效性、风险性和版权归属;如您发现该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联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删除;
5. 本站为非盈利性的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不会用来进行牟利,也不会利用任何形式的广告来间接获益,纯粹是为了广大技术爱好者提供技术内容和技术思想的分享性交流网站。

专注分享技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侵权联系[81616952@qq.com]

Copyright (C)ICode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ICode9版权所有